【牛煦庭理性問政】
我是無黨籍桃園市龜山區市議員牛煦庭,對於問政我一向秉持理性問政態度,不嘩眾取寵、不做秀,紮實選民服務,以全球視野、在地關懷的角度,期盼在年輕世代的帶領下,桃園市能成為台灣面對全球最重要的國際城市。
牛煦庭:無黨籍、政大外交系、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碩士,現任桃園市第二屆市議員
這不收、那不收,在地不好用
當越來越多商家拒收三倍券,對消費者而言,反而形成「為了好領,結果不好用」的情形,最該被振興的中小型商號不收券,造成三倍券流向大賣場、連鎖超商,因為這些大型企業的宣傳力度或促銷方案,曝光與吸引力都遠遠超過社區型店家。
近期也有民調顯示,多數民眾取得三倍券之後,到賣場採買、日常生活消費依然是主流,完全重演過去民進黨大加批判的「替代性消費」困境,而諷刺的是,各大賣場在疫情期間,其實生意不減反增,如今又莫名其妙得到三倍券的加持,大企業笑呵呵,小商家苦哈哈,這隻振興的箭,恐怕是完全射歪了。
總額、面額都不對,怎麼刺激經濟
觀諸歐、美、日、韓、港、澳,為了帶動消費,都是大筆現金直接匯入國民帳戶,簡單明瞭,誠然,各國消費與儲蓄習慣不同,因此我國以券代金有其理由,然而,三倍券卻有總額與面額兩重問題。
其他國家,為了刺激消費,無論是以家戶或個人,平均每個國民領到的金額,動輒以台幣萬元計;反觀台灣,不考慮這十年來通貨膨脹,三倍券總額3000元,竟然還低於馬政府時期的3600元,更要求國民先出1000元,實在是小家子氣。三倍券是政府呼籲國民帶動消費的重大政策,我們的政府卻在不到千億預算上斤斤計較,相較前瞻計畫數以數千億計的預算卻眼睛眨也不眨,這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。當年3600的消費券,大多淪為柴米油鹽、貼補家用,總額3000元的三倍券,難道能脫離這個模式?三倍券既沒有足夠的總額,金流又分散,怎麼創造流動、怎麼刺激經濟?
其實,這無非是做官的人,希望自己「業績」漂亮,可以預期的未來是,政府會得意洋洋地表示,三倍券因為有購買機制,因此所謂帶動消費「績效」將勝過過去的消費券,卻忽略「人民為官員的政策績效服務」的深層悲哀。
「總額不足外,面額更決定分配。」前兩天,對在地拒收三倍券商家做了簡單的訪問,老闆娘表示來吃飯的,多半是100元以內打發掉一餐,完全不會考慮使用三倍券,因此政策上路至今根本無感。對照起來,桃園市府最近推行「振興券換夜市券」造成風潮,就是因為解決了面額問題,4張50元面額的夜市券,和1張200元面額的三倍券,那種模式適合攤商小店,我想不必多言,然而政府諸公,卻常常幻想國民收到三倍券就會加大力度、改變消費行為,實在是一點都不接地氣。夜市券畢竟限量,也只適用於桃園的四個夜市,但其他中小商號、攤商的心聲,誰來照顧?振興三倍券好刺激?試問是刺激了誰的經濟?
More Stories
清華大學擬整併中華 設置半導體院區
關注交通建設、文化發展 呂宛庭重視新埔發展
期盼好孕專車啟航 陳凱榮關心社福、教育與建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