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年 11 月 22 日

百傳媒

BAITIMES

圖 / Pixabay

墨客談|儒家思想豈是原罪 「殘缺的民主」才是亂源

筆耕墨耘的文字工作者 在紛擾塵俗中堅持發不平之鳴

作者 / 談曉泉

有位律師朋友感嘆:「我們就是受到傳統儒家思想的戕害,所以發生重大災害,例如疫情,就只會一昧地要求政府,不會自我檢討要求;跟西方社會的民主體制不同。」這樣的論述讓筆者頗不以為然,因此展開了一番討論。

首先,採取世襲制的帝王君父思維,為了達到家天下的威權統治,確實刻意利用了儒家學說來鞏固統治權柄,但儒學本身並不缺乏「以民為主」元素;例如在《孟子‧盡心》中就曾說:「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。」強調人民才是根本,國家排在第二位,而君主並不是絕對的威權。

另外,《尚書•五子之歌》也認為:「民惟邦本,本固邦寧。」直言人民才是國家的基礎,只有基礎穩固了,百姓安居樂業,衣食足、知榮辱,社會國家才能穩固,長治久安。這些以民為本的思想,正是民主思維之濫觴。

其次,政府存在的目的,不正是服務人民嗎?平日裡民眾各司其職,繳納稅賦以維持國家機器正常運作,當發生意外時,要求政府保境安民、提供免於匱乏、免於恐懼的生活,也是剛好而已,絕不該被視為「刁民」而加以批判。日前政治評論人、宅神朱學恆以「爾俸爾祿,民膏民脂,下民易虐,上天難欺」十六字製作花籃送給衛福部,正是要提醒執政者搞清楚「權力從何而來」。

圖 / Pixabay

再來,我們看看西方社會的民主是否真的是一百分、好棒棒;美國前總統甘迺迪(JFK)在就職演說中慷慨陳言:「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,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麼。」會有這一番話,表示美國人也認為「國家為民眾服務」是天經地義的。政府與人民之間,本就存在著權利與義務的關係,透過法制的約束、平衡,才能實現民主。

東西方最大的差異,在於西方社會用法典條文明白律定,直接由外在約束轉化成發自內心的尊重;而儒家思想則重視個體的內在修養,「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,先治其國;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;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;欲誠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」希望由內到外,由個人自覺逐步成長,各安其位,各守其份,由小我到大我共同安穩社會秩序,以至於兼善天下。

然而,目前的「台式民主」,只重權利、不講義務,只重小我、無視大我,只在乎個體、抹煞了群體,只想做主、卻拋棄法治;尤為甚者,更是斯文掃地、扭曲黑白,玩弄文字遊戲、鑽營法律漏洞。這些才是造成當前社會亂象的根源啊!怪罪到儒家思想上,實在是殃及無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