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年 10 月 30 日

百傳媒

BAITIMES

民眾在遊戲中體驗當時移民的心境,以及生活經歷。圖/中原大學

老眷村注入新能量 官學合作展現獨特歷史風貌

為了讓民眾對台灣眷村文化有更深厚的記憶與認同,中原大學與文化部文資局、榮民榮眷基金會合作,配合桃園眷村文化節於憲光二村駐地工作站策劃名為「在島一方」的展覽。中原地景建築研究所學生受到詩經所描繪「在水一方」之情景而有所啟發,台灣本身的地理形態是個島嶼,藉此傳達小島裡承載了各式各樣的「家」,重現過往人與人緊密交流的情感。多項裝置藝術在舊建築裡看見新生的能量,展現別具一格的歷史風貌!

中原大學「在島一方」展覽於桃園憲光二村106號房舍舉辦,以島的概念為發想,展現別具一格歷史風貌。圖/中原大學

這場展覽以新舊共融、在地交流為主題,在充滿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,由中原大學地景建築學系碩士班郭晨薇、許郁芳、陳宏冠、王照威、林佾萱等五位學生共同展出「島嶼序曲」、「島嶼探險」、「島嶼聚落」、「島嶼時光」、「島嶼通訊站」等作品。首先以層疊的劇場設計營造島中氛圍,為本次展覽拉開序幕,將眷村常見樹種、植栽納入佈景成為視覺焦點,而這些都是來自眷村時代的痕跡。郭晨薇同學說:「用互動裝置塑造環境氛圍,搭配環境元素說明,除了可供參觀者留影紀念,也可以認識眷村環境與生活樣貌。」

憲光二村為桃園唯一的憲兵眷村,吸引民眾駐足觀賞。圖 /中原大學

揭幕後來到第二站,許郁芳同學以彈珠臺互動裝置,用來模擬移民在新環境展開生活的摸索及探險,民眾可以在遊戲中體驗當時移民的心境,以及生活的經歷。地景建築所學生陳宏冠意識到當移民結束了探索,便會逐漸在島嶼上形成各個聚落。於是他將桃園憲光二村的文化地景,堆疊出眷村劇場、市集與籃球場等不同場域的畫面,充分呈現對眷村場域及移民博物館的想像。

中原地景建築所郭晨薇同學將眷村常見樹種、植栽納入佈景拉開「島嶼序曲」。圖/中原大學

接著,透過燈箱與留言球兩項互動趣味的裝置創作,將時間拉回到1949年的眷村時空。王照威同學表示,透過光影投射在燈箱中展示「漂泊遷徙的憲兵」、「墳墓山下的籃球場」及「消失的小溪流」等動態圖像,喚起往昔眷村日常的記憶。王照威說:「生命是有光芒的,選擇用燈箱作為說故事的媒介,在島上經歷的時光、每個故事,都能感受過往人們的堅韌與溫暖。」林佾萱同學則看準網路平台不受時間、空間的侷限,以「線上移民博物館」為發想,創造一個可以溝通互動、討論生活及認識彼此的平台,搭配現場留言球與民眾進行互動。她有感而發的說:「眷村曾是移民的容身之處,帶給他們溫暖及過往的回憶,相信在未來的日子,社會上也會張開雙手歡迎其他移民的到來。」

許郁芳同學以彈珠臺互動裝置,用來模擬移民在新環境展開生活的摸索及探險。圖/ 中原大學

帶領中原大學地景建築參與本次展覽的副教授劉為光表示,「在島一方」是碩士班文化地景課程所展現的實作成果。文化地景包含都市設計、歷史街區、聚落老街、眷村修復活化。透過理論與案例的教學、眷村保存活化議題的研究與參訪、博物館策展的專題交流,最後學生提出策展設計方案並耗時半年完成作品。劉為光說:「以地景及文化意象轉化的手法,重建眷村移民敘事的拼貼。藉此訴說並表達『在島這端,是全新的生活;在島的那端,有思念的人,還有曾經的家』。」

陳宏冠同學透過舊時場域設計,與遙遠的眷村記憶作連結。

中原大學協助眷村文化保存推廣已有多年經驗,像是設計學院成功行銷桃園「眷村鐵三角」馬祖新村、太武新村及憲光二村;非設計學院的學生則透過「桃園學」通識課程以大觀園的鳥居手作模型做為記憶載體,呈現出眷村新舊文化的交替與融合。中原大學期盼此次透過展覽的形式,除了讓民眾對於眷村文化更加了解,串聯不同族群交流參與,促進台灣多元社會變得更友善、平等與尊重,更顯未來全國首座「移民博物館」存在的意義與價值。

王照威同學以島嶼時光為題,用燈箱作為說故事的媒介,記錄過去島民生活。圖/中原大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