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年 11 月 22 日

百傳媒

BAITIMES

桃園聖蹟亭祭典昨(4日)在龍潭聖蹟亭舉辦。圖/桃園市政府

桃園龍潭送聖蹟祭典 展現客家「敬字惜紙」美德

李開國/桃園報導

「2022桃園送聖蹟祭典」昨(4)日上午在龍潭聖蹟亭舉行,桃園市客家局表示,桃園的聖蹟亭包括龍潭聖蹟亭、大溪蓮座山觀音寺敬聖亭、大溪齋明寺敬字亭、中壢新街聖蹟亭、龜山大湖福德宮聖蹟亭及蘆竹五福宮敬惜字亭等,升格後市府著手進行聖蹟亭文化調查,其中,龍潭聖蹟亭擁有各式對聯及雕刻等,是傳統氛圍最濃厚、保存最完整的聖蹟亭,富有文化及研究價值,已將龍潭聖蹟亭列為市定古蹟,客家局每年與在地文史團體合作,聯合舉辦送聖蹟祭典,將客家先民在這塊土地上所留下深具意義的文化傳承下去。

圖/桃園市政府

桃園市客家局說明,聖蹟亭祭典與客家文化淵源甚深,「敬字惜紙」的傳統,展現早期客家先民對於文字的崇敬,當年字紙不能隨意作為垃圾丟棄,必須收集至「聖蹟亭」集中焚燒,焚化後再將字紙的灰燼挑至河邊,恭敬地隨河流送入大海,並以三獻古禮表達對文字及文化的敬重。

桃園約於300年前開發,早期先民落地生根建立家園後,一項重要、鮮明的轉折即為在清代起建立文昌廟、書院及聖蹟亭,各地也因而逐漸成立私塾推廣漢學,聖蹟亭在清代、日治日期累積大量文化,歷史走過的每一個腳印,均代表先民的精神,也期盼客家人注重教育、文化的美德可以代代相傳。此外,客家局已製作《桃園聖蹟亭導覽手冊》,希望未來聖蹟亭的文化能納入本土教育,讓年輕學子瞭解先民來到台灣後,胼手胝足、篳路藍縷打拚的歷史。

圖/桃園市政府

早期龍潭分為上、下街,代表性的2座廟宇分別為主祀五穀爺的龍元宮,以及後來被焚毀的文昌廟,這顯現先民一方面必須顧好生活、一方面崇敬文化的兩項重要傳統。活動除了完整重現三獻古禮及「送聖蹟」祭典外,周邊還設有拓碑、客家師傅話、迴文詩、一字千金成語接龍、篆刻作品展示、文獻複製品展示、文房四寶展等系列活動,希望讓年輕一代學子可以更深入瞭解文字與文化所代表的意義。

為讓市民朋友充分體驗「送聖蹟」文化,客家局還安排聖蹟亭巡禮活動,分作中壢、大溪及龍潭等3條路線,帶領市民朋友親臨現場觀看送聖蹟祭典儀式,並走訪各地聖蹟亭、周邊客庄、地方創生景點,由專業的導覽人員講解建築特色、碑文、楹聯等。同時,也透過祭典周邊拓碑、客家師傅話、成語接龍、迴文詩等文字互動遊戲攤位,帶領民眾更深入認識聖蹟亭、客家敬字文化及漢字的奧妙。

圖/桃園市政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