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年 11 月 20 日

百傳媒

BAITIMES

圖 /唐江雲

經絡調理業起源2》源自坊間放筋路手法 10年前列入衛福部管轄

文/唐江雲 社團法人民俗調理業從業技能發展協會理事長

【編按】:2023兔年過年期間,高雄的一個朋友火急火撩的打來電話,提起了自己和上級單位談好了贊助活動的想法,希望能辦個富有教育意義的展覽,主要目的在於推廣民俗調理業的相關知識,做一個能將行業印象普及到民眾的活動。

不意外,前陣子發生了一件大事,拔火罐差點拔出人命的案子,讓民俗調理業蒙上了不白之冤,好友想到這個方式讓地方政府協助重建行業信心,出發點令人敬佩,這事算是對行業有重大意義,既然需要幫忙那也義不容辭,然而後來的事,讓人倒抽了一口涼氣。

朋友熱情的將一個經絡調理業的起源故事貼在對話中,希望能以這個小故事做為開端,引導民眾進入民俗調理業的殿堂,希望我能協助整理,為了探尋這個問題,筆者請教了幾位嫻熟中醫史的老友,終於釐清了頭緒,在此將這個探尋的過程記錄下來,希望能對行業的起源尋根有所助益。

經絡調理業近史:10年前以民俗調理業列入衛福部管轄,並劃分三項業別

自從衛生福利部被指定為民俗調理業主管機關後,於民國101年起明確將民俗調理業之下劃分為三個業別,分為為傳統整復推拿業、按摩業(視障)、腳底按摩業,其後時間來到民國105年8月8日,經絡調理業正式列入民俗調理業,與前三業別總合稱為四大業別,正式成為民俗調理業的一員。

如果以民國105年這個時間點來往前追溯,中華民國首位將撥筋手法系統化呈現的業者,當屬王苓安女士,以王苓安牛角鬆筋SPA連鎖店開展撥筋服務,在發現新臺灣所做的專訪中可以了解,王女士並未附會任何古代醫家,真實的敘述自身體驗與推廣契機,在其他業者的操作下發現這個撥筋法的優點,結合美容業經驗所自創的一套服務方式,並開發出與之配合使用的介質山藥霜。

王苓安牛角鬆筋操作示意,擷取自發現新臺灣 王苓安牛角鬆筋SPA影片。圖/唐江雲提供

王女士的第一部著作《十分鐘的奇蹟》成書於2007年7月12日,並在書中提及自己鬆筋的基礎是「放筋路」,亦推廣鬆筋操作二十餘年,從這個時點推敲,可得出王女士是在1987年之前接受坊間放筋路手法而獲得的靈感,從而自創體系延續至今。

放筋路的傳承:撥筋鬆筋不存在於中醫,醫古文中無從考證

從王女士的推廣過程中,我們明確接收到一個傳承的脈絡,撥筋鬆筋手法承自放筋路,這個名詞不存在於中醫,在醫古文中無從考證,屬於固有方言,那麼在辭典中試著尋找線索。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中可查詢到一個「掠筋」的詞目,音同「lia̍h-kin/lia̍h-kun」,釋義為一動詞,意為按摩、推拿。

經絡按摩法,以放鬆經絡,促進循環,消除疲勞或鬆弛組織黏連,來達到減輕神經酸痠痛的方法,是一種中國傳統的醫療方式。意近詞為放筋絡。針對放筋絡本身則沒有相關的詞目再行解釋,繼續用「掠」來查找,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中的九種解釋中,可以解為動詞的「捕、抓」或「按摩、捏揉」。

中文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內查找「掠」,則可在三種解釋中獲得一個動詞「輕拂、輕拭而過」的意思。總歸都與手法中的抓取、提拿類型的動作相關,但在字典中的解釋我們沒辦法解釋一個重點,牛角器具的使用。也就是在各種文字解釋的內容中,並沒有提到關於手法加器具、器械的使用場景,表示若從放筋路這個充滿本土味的線索來探求答案,似乎並不是完整的解答,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