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百傳媒 專欄作家】文/ 運動心理諮詢師 陳泰廷
訓練上經常可以聽到教練說:
「問那麼多幹嘛,做就對了。」
「不要想太多,做就對了。」
練習時經常聽到孩子不帶腦來學習,比賽時又經常要孩子多動腦去思考,倘若平常限制孩子們去思考,那麼比賽時知道怎麼思考問題嗎?
耐吉廣告有一句經典話「做就對了 (just do it)」。很多時候做事情就是想太多,太猶豫不決,只停留在思考,什麼都沒做,到頭來什麼也沒有。因此,為了弭補這樣的遺憾,廣告這句話的用意主要是要鼓勵人們不要光想,而是更要勇敢去採取行動,啟動就意味著開始朝目標前進。然而心理另一種聲音又再告訴你:選擇比努力重要,一旦選錯方向,那麼所有努力都將成會白費,所以要多想,想清楚再做,才不會白努力。人們就在行動與思考拉扯中搖擺不定,坐立難安。
「做就對了」,到底是對還是錯?那就要看從什麼角度切入,來決定它的對與錯。以下針對「團隊規模」和「教學方法」來進行討論,希望能對這議題有更好的詮釋。
1. 團隊規模:事實上,每位教練都有其成功的領導與培育人才哲學,所領導的團隊規模也不一樣,造就出來的成功模式也不盡相同。舉例來說:團隊人數超過100人以上,教練可能講解完,確認聽清楚後,全體隊員就先做,再來針對沒做到的給予指點。不然這裡問一個,那裡問一個,就很難有進度。反之,團隊人數少的,就能夠花更多時間講清楚,做的時候也能夠再提供多一點細節上的說明,輔助動作完成。因此團隊規模大的,就很適用做就對了。
2. 教學方法:教練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選手學會這項知識和技巧。因此,教學若能符合選手吸收知識的方式,那就事半功倍。選手吸收知識主要有二種方式,一種是模仿學習,另一種是按步驟學習。直接模仿學習是教練演示給選手看,選手看完就直接做,也就是「做就對了」的模式;按步驟學習則是教練拆解動作成123,把123講解清楚,選手再來做,所以是「想清楚了再來做」的模式。教練若是習慣採用模仿學習的成功方式,倘若發現部分選手須要弄清楚動作才做得出來,那就要為他們花點時間改變成按步驟的方法,才會更適合他們學會這項技能。
3. 獲取經驗:體驗式學習主要是去體驗這個動作或戰術做起來感覺如何、看到什麼現象、產生什麼想法,以及和過去有什麼不同。目的是先有感覺,再來談細節上的學習。但做的本身就是學習,只是這個學習沒有分對錯,而是更注重在獲取執行動作或戰術的經驗。這樣的學習目的就很符合「做就對了」的教學方式。
因此,練習到底能不能問?要不要想?當然要問,也要想,只是根據團隊規模、教學方式與獲取經驗的不同,想與問的「時間點」就會不一樣。每一種學習方式背後,都有它的「道理」,然而練習若不能想也不能問,看似「沒道理」的方式也是一種道理。
加入百young生活,讓你每天心情更young更輕鬆!
More Stories
法律教室|新任大法官遲未審議 是否應交由國民決定?
身為同志遭家人排斥 老師:只需做好自己就可以
看清比賽輸贏本質 4點方法成就終身競爭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