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百傳媒 專欄作家】文/ 運動心理諮詢師 陳泰廷
從突破心理障礙去突破極限:
如果我們將訓練視為一種有目的的改進練習,即所謂的刻意練習,那麼隨著練習熟練度的提升,訓練的品質應該會相應提高,成績也會不斷進步。因此,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,合理的預期目標應該是超越上次的成績。
有趣的是,在田徑或游泳這類項目中,許多人在打破個人最佳紀錄後,往往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擔心無法再創佳績。既然訓練能帶來進步 (屏除受傷、近期練習狀況不佳、改動作),為何還會擔心比賽中看不到進步?有三個可能的原因。
1. 選手先入為主地設定「最佳」很難超越,很難越過心理的坎,卻忽視自己投入大量練習去創造更高的機會超越自己,突破這「最佳」的障礙。
2. 選手對於訓練目的和改善幅度的掌握度還不夠充分,核心問題可能出在對訓練計劃的理解不夠。
3. 倘若進步幅度符合預期,但受到心理因素的干擾而影響成績,那麼在訓練中就應該加入心理訓練,以確保能達成預期目標。
因此,如果選手的目標只是打破上次的最佳紀錄,甚至只想打平紀錄,那麼這段時間投入的練習效益又都跑去哪裡?
正如一開始所說,如果訓練是一種有目的的改進,那麼打破上次最佳成績應是理所當然的,合理的目標不應僅是打破過去的最佳,而應設定更高的目標才更洽當。
***訓練具有其複雜性,需要考慮賽事的密集度、恢復週期以及身心狀態等因素。只有根據選手當下的需求制定適合的目標,才能產生最大動力,完成目標。

加入百young生活,讓你每天心情更young更輕鬆!
More Stories
在競技運動中 3大步驟培養孩子強大心態
法律教室|亞亞案點火? 賴清德定調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
法律教室|在野黨提「反戒嚴」 真改革?政治操作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