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1 月 4 日

百傳媒

BAITIMES

圖/pexels

用支持來代替指責 在賽場上和孩子成功溝通 

【百傳媒 專欄作家】文/ 運動心理諮詢師 陳泰廷

家長與孩子的場上溝通-從指責到支持的轉變

一、孩子的場上困境:缺乏信任與支持

在運動比賽中,我們經常看到家長為孩子加油打氣,但有時這份關心卻成了壓力來源。許多家長在場上給予孩子建議時,常因缺乏專業知識或使用指責語氣,讓孩子感到不滿甚至抗拒。這種情況導致孩子不願意看到父母出現在比賽現場,因為在他們眼中,父母「只會唸,卻什麼都不懂」。

二、指責 vs. 支持:溝通方式的重要性

檢討比賽表現時,家長的語氣和態度至關重要。指責只會加深孩子的不安與挫折感,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能提供支持與信任的環境。當家長過於強調態度問題,認為失敗是孩子「不夠努力」「過程沒拿出應有的態度」的結果,即使孩子已經竭盡全力,這樣的誤解只會加深親子間的隔閡。孩子不缺指責,缺的是能讓他們信任、傾訴和依靠的人。

三、專業性與信任:角色定位的調整

許多家長給出的建議偏重態度,而忽略了比賽中技術與戰術的執行難度。有時孩子明明已經努力實踐戰術,卻因外界壓力或場上狀況無法完全發揮。這時,來自「外行人」的意見反而可能引發反感,甚至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排斥心理。家長需要意識到自己並非教練,過度涉入戰術分析反而會適得其反。

四、如何從指責轉變為支持?

1. 調整語氣與心態:避免使用責備的語言,改以詢問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感受,例如:「今天比賽遇到的困難,你有想到對策了嗎?還是需要去問教練?」

2. 聚焦於鼓勵:比賽結束後,試著多提出具體事實,肯定孩子的努力,而非僅關注結果。試著說:「我看到你今天的移動速度比以前快很多,很棒!」

3. 尊重專業:將技術與戰術的分析留給教練,家長的角色應是孩子的後盾,幫助他們減壓,而非增添壓力。

4. 創造信任感:用行動表達支持,例如與孩子討論比賽目標時,讓他們主動分享想法,而不是強加自己的意見。

作為家長,都希望看到孩子成功,成為他們的最佳後盾,也希望與他們共享成長的喜悅。然而,溝通方式的選擇可能決定這份親子關係是助力還是阻力。從指責轉向支持,從要求改為理解,才能真正成為孩子的依靠。當家長學會用信任和鼓勵陪伴孩子,孩子在場上場下就更能自信面對挑戰,成為更厲害的自己。

P.S. 多數家長從小陪伴孩子在練習場練習,經常聆聽教練的指導,耳濡目染之下,不僅能理解運動的基本原理,也能看出孩子表現中的問題。然而,孩子往往因為家長並非選手,就認定他們「不懂」,甚至直接頂撞父母:「你那麼厲害,不然你下來打啊!」孩子之所以敢這麼說,是因為篤定父母沒有那份實力。

然而,能看出問題和能實際執行是兩回事。面對孩子這樣的態度,家長多數選擇委屈自己,不與孩子爭論,只為了避免製造更多衝突。畢竟,孩子還年幼,尚未真正理解父母的用心與付出。

運動心理諮詢師 陳泰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