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傳媒/生活中心 報導
說到喝咖啡,許多人腦中浮現的第一想法,就是咖啡因的多寡,會不會喝了不舒服,或是晚上睡不著,但在南半球印度洋上的法屬留尼旺島,就有種天然低咖啡因的品種「尖身波旁」,尖身波旁咖啡豆學術稱作「Coffea Laurina」,但尖身波旁豆型較為狹長且兩端稍尖,所以俗稱「Bourbon Pointu」。
1715年法國人將葉門的圓身摩卡樹,移植到非洲東岸印度洋上,位於馬達加斯加島旁的一個小島「波旁島」上,(後成為法國海外省後改稱留尼旺島),在中國「南橘北枳」的故事大家都聽過,由於留尼旺的風土皆異於原產地葉門,圓身摩卡弱化成為變種波旁,但卻因此讓咖啡因含量變低、風味多變,且多喝也不怕睡不好、睡不著,當年深受法王路易十五,及法國文人雅士喜愛,風行一時。
只是尖身波旁基因上的退化,導致產量極低,造成尖身波旁稀有昂貴,之後更因天災和病蟲害等因素,讓產量更低,島上原本種咖啡農民,紛紛砍樹改種甘蔗等經濟作物,最後在島上全部放棄種咖啡後,尖身波旁也就成了「絕種咖啡」。
之後數十年世界上再也沒有尖身波旁咖啡,直到日本上島咖啡(UCC)咖啡專家川島良彰,1970年代到薩爾瓦多,得知咖啡農提及低咖啡因尖身波旁,可能還存在法屬留尼旺島的消息,川島良彰將其放在心上,直到1999年,在前往非洲考察的行程中,順道至留尼旺島,當時沒有找到,只留下連絡方式給當地官員及農民。
2年後2001年川島良彰接到來留尼旺島農民的電話,表示在野外發現30多株不知名咖啡樹,之後經專家鑑定,確認就是18世紀存活下來的尖身波旁咖啡樹,最後日本上島咖啡和法國科學家合作展開復育,到2006年產出第一批少量尖身波旁咖啡豆,再經篩選後於隔年2007年開始在日本市場販售,當時一公克高達新台幣20.8元,比頂級藍山貴上4倍。
尖身波旁咖啡也開枝散葉,世界各地咖啡產區也陸續種植生產,雖然相較其他品種仍舊稀有,但尖身波旁的價格已不再高不可攀,沒有苦味和各式果香、花香的特色,吸引不少愛好者,若你還沒有試過,建議一定要品嚐,說不定就會愛上;此外,若你對咖啡因很敏感,又想在下午或晚上喝上一杯咖啡,不妨考慮天然低咖啡因的尖身波旁。
加入百young生活,讓你心情每天更young!
More Stories
從新生兒到生命終點站 徐瑜新質詢全面關懷
捐贈校產促成華平方 中華確認合體清華
走路卡難排尿 神明指示「勇敢就醫」